模拟法庭:活学活用的法治教育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9-0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2016年6月,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》正式颁布,随着该文件的贯彻,社会各界对法治教育日益重视,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也提出了加强法治教育的相关要求。我校利用这一机会,取得了当地司法部门的支持,将沉寂数年的模拟法庭重新开设起来,并把它升级成为每周都开展活动的校本课程。

    案例再现效果更好

    贴近生活的诉讼材料。合适的案件与具体的诉讼材料是模拟法庭得以“开张”的基本条件。法院档案室的同志从该院海量的案件资源中精心选择了一些案件,并以这些案件为依据“炮制”了相关的诉讼材料。经过专业人士的选择与加工,所有涉及国家机密、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的案件理所当然地被淘汰掉了,当事人姓名、案件发生的时间、地点等真实情况也都被弄得面目全非,但案件基本事实却没有变化。这样的诉讼材料,源于真材实料,贴近现实生活,当然更适合模拟法庭的诉讼活动。

    见多识广的指导教师。以前的模拟法庭,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我个人单打独斗,经常感到累死累活却还是顾此失彼;如今有了社会力量的参与,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、检察官、律师亲自参与指导模拟法庭之后,大大增强了课程的专业性与可信度。这些资深的专业法律工作者,不仅法律方面的学识渊博精深,而且具有丰富的诉讼活动经验,解释法理入木三分。他们的现身说法,说服力比学校的老师要强得多。

    独一无二的法庭“道具”。模拟法庭的布置,离不开一定的场景与“道具”。而有些“道具”无法从市场采购,只能从特定的单位借入。在得到当地司法机关与律师协会的支持后,我们顺利地从他们手上借到了独一无二的“道具”:职业服装。包括法官袍、律师袍、检察官制服与法警制服。这对于模拟角色的仿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
    增强校本课程的生命力

    校本课程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,一旦没有足够多的学生选择,学校便会立即取消该课程。所以,我们采取了一些全新的举措来增强模拟法庭的生命力。

    改造场地,假戏真做。模拟法庭最难模拟出来的,莫过于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了。为了模拟出这种气氛,我们对学校场地进行了一番改造,使之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法庭。

    首先,开辟出专用教室。为了将模拟法庭布置得更加逼真,且在布置完备后能够固定下来,我们向学校申请到了一间专用教室。这是场景布置的第一步。

    其次,改造好审判台。我们将教室的讲台略作改造,就成了接近真实的审判台。购买了一个硕大的国徽挂在审判台墙壁上方的正中央,并摆设了三把威严的高背靠椅、将审判桌配上法槌。经过这番布置,场景效果立刻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!

    再其次,布置好法庭座位。我们为每个角色使用的桌子都铺上桌布,并制作了各种角色的牌子摆放在桌子上。这些简单的布置也使这个模拟的法庭平添了几分正规之气。

    在庄严的国徽下,模拟法庭的各种角色、器具一应俱全,各种角色都穿着各自的职业服装。一个庄严肃穆的“法庭”就诞生在我们的校园里,虽为模拟之作却极具真实之感!这样的场景,使每个置身其中的学生油然而生庄严之感,不用老师维持秩序,随意嬉笑打闹的行为却自然而然地减少了许多。

    角色分工,逐级提升。模拟法庭里,有多种角色:旁听者、原告代理律师、被告代理律师、审判长、审判员、书记员……每种角色对学生的吸引力均不相同。我因势利导,将模拟角色根据魅力大小设置成一定的级别,并实行“逐级提升,轮流坐庄”的制度。

    这种层层升级的角色扮演制度,使每一级别的模拟角色都充满了竞争,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模拟诉讼活动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随时指导,学以致用

    在每次校本课程开课前,我们都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。但是,法律知识博大精深,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却极为有限,不可能在模拟诉讼活动开展以前将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全部准备妥当。在模拟的诉讼活动中,学生常常因为法律知识的欠缺而言行失当或者不知所措,迫切需要教师在现场随时提供指导。

    为此,我们不仅聘请了校外的职业法律工作者,而且也从思想政治学科教研组挑选了一些对法律有兴趣的老师,组成了规模宏大的指导团队,为每一种角色提供现场指导,随时释疑解惑、纠错补漏。这种做法,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随时学习,真正做到“急用先学”“学以致用”,而且还能让学生与指导老师建立更为亲近的个人关系,从而得到更多的富有针对性的指导。

    (作者:谢伟,单位:海南省洋浦中学)